九、农林水利类(4题)

共4题贡献人:testking发布时间:2019/3/30 10:42:21


  • [问答]

    第1题:跨流域调水工程
    【素材】
    青城市为市供水水源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市域内大清河跨流域调水到碧河水库,年均调水量为1.87X107m3,设计污水流量为0.75m3/s。碧河水库现有兴利库容为3X107m3,主要使用功能拟由防洪、农业灌溉供水和水产养殖调整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供水。本工程由引水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引水枢纽位于大清河上游,由引水提坝、进水闸和冲沙闸组成。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9.12X1O7m3,坝前回水约3.2km;输水工程全长42.94km,由引水隧洞和输水管道组成。其中引水隧洞长19.51km,洞顶埋深8~12m,引水隧洞进口接引水枢纽,出口与DN1300的预应力砼输水管相连;输水管道管顶埋深为1.8~2.5m,管线总长为23.43km。按工程设计方案,坝前回水淹没耕地9hm2,不涉及居民搬迁,工程施工弃渣总量为1.7X10 5m3,工程弃渣方案拟设两个集中弃渣场用于枢纽工程。
    【问题】
    1.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该包括哪些区域?
    2.给出引水随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3.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4.列出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釆取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答案:

    解答:1.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该包括哪些区域?
    答:应包括以下区域:
    (1)调出区——大清河,包括坝后回水段、坝下减脱水段及工程引起水文情势变化的区域。
    (2)调入区——碧河水库。
    (3)调水线路沿线——输水工程沿线,即引水隧道及管道沿线。
    (4)各类施工临时场地及弃渣场。
    2.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答:(1)隧道施工排水引起地下水变化的问题。
    (2)隧洞顶部植被及植物生长受影响的问题。
    (3)隧道弃渣处理与利用的问题。
    (4)隧道施工可能导致的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及其环境影响问题。
    (5)隧洞洞口结构、形式与周边景观的协调问题。
    (6)隧洞施工引起的噪声与扬尘污染影响,以及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染问题。
    3.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答:(1)造成坝下减脱水,甚至河床裸露,导致坝下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的改变;如果不能确保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将影响下游河道及两岸植被的生态用水,甚至下游的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等。
    (2)改变下游河流的水文情势,如果坝下减脱水段有鱼类的“三场”,则会受到破坏。
    (3)库区冲淤下灌泥沙容易导致下游河道局部泥沙淤积而抬高水位。
    (4)库区不冲淤而下泄清水时又容易导致河道两岸受到清水的冲蚀而造成塌方。
    (5)容易导致下游土地的盐碱化。
    4.列出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答:(1)大清河筑坝应考虑设置过鱼设施。
    (2)设置确保下泄生态流量及坝下其他用水需要的设施。
    (3)弃渣场及各类临时占地的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措施。
    【考点分析】
    1.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该包括哪些区域?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2.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3.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水利水电项目建设对下游减水河段的影响是常考不衰的重点,答案内容无非
    是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对水质的影响,对下游工农业等需水区的影响,对洄游路径、"三场”等环保目标的影响等。
    4.列出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3)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一般情况下,要完整正确地提出环保措施,必须先进行环境影响识别,然后根据环境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

  • [问答]

    第2题:51案例2 新建水利枢纽工程
    【素材】
    某拟建水利枢纽工程为坝后式开发。工程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和发电。水库具有年调节性能,坝址断面多年平均流量88.7m3/s。运行期电站至少有一台机组按额定容量的45%带基荷运行,可确保连续下泄流量不小于5m3/s。
    工程永久占地80hm2,临时占地10hm2,占地性质为灌草地。水库淹没和工程占地共需搬迁安置人口3800人,拟在库周分5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安置。库区(周)无工业污染源,入库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坝址下游10km处有某灌渠取水口。本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库蓄水将淹没古树名木8株。
    库区河段现为急流河段,有3条支流汇入,入库支流总氮、总磷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8~1.3mg/L,0.15~0.25mg/L。库尾河段有某保护鱼类产卵场2处,该鱼类产黏沉性卵,且具有海淡洄游习性。
    【问题】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说明理由。
    3.本工程带来的哪些改变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4.该项目的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答案:

    解答: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答:(1)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量,尤其是下游10km处某灌渠取水口的取水量;
    (2)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
    (3)维持河道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
    (4)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以防止下游区域土壤盐碱化;
    (5)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和防止咸潮上溯所需的水量;
    (6)河道外生态需水量,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
    (7)景观用水。
    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说明理由。
    答:(1)库区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因入库支流河水中总氮、总磷浓度较高,在其他因素如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综合作用下,容易产生富营养化。
    (2)水质污染问题。若施工期管理不当,则施工废水排放可能造成污染;运营期也可能存在面源污染,特别是如果库区清理不当,库区水质还会变差。因本项目具有供水功能,故需严格保持库区水环境质量。
    (3)低温水问题。本工程为年调节水库,低温水下泄将影响下游工农业用水。
    (4)库区消落带污染问题。本工程具有防洪功能,库区消落带的形成容易导致水环境问题。
    (5)鱼类产卵场受到污染和破坏的问题。由于受库区回水顶托的影响^库尾两处受保护的鱼类产卵场的水文情势及水质将可能发生变化,影响鱼类产卵和孵化。
    (6)移民安置产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如果移民安置不当,则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加剧库区及河道的水环境污染。
    (7)氮气过饱和问题。由于库区长期蓄水,库区污染物及周边污染物的汇入等影响,库区水体容易产生氮气过饱和,影响鱼类生活。
    3.本工程带来的哪些改变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答:(1)大坝建设阻断了受保护鱼类的洄游通道。
    (2)库区大量蓄水,受回水的顶托作用,库尾的产卵场环境也受到影响,影响了鱼类产卵和孵化。
    (3)库区水文情势变化,特别是水流变缓,将不适宜急流性鱼类生活,这将导致库区鱼类种群组成的变化,包括受保护鱼类。
    (4)库区大面积的淹没区,蓄水及周边面源污染物的排入,特别是如果移民安置不当,都将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使库区水质变差,影响鱼类的生存环境。
    (5)工程建设导致下游出现减水段,这将影响鱼类的正常生活和洄游。
    保护措施:
    (1)库区蓄水前应进行认真的清理。(2)妥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包括合理选择安置区。(3)合理调度工程发电,确保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工作的长效性。(4)采取人工增殖放流、营造适宜的产卵场(如建立人工鱼礁)、建立鱼类保护区、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过鱼通道。(5)加强渔政管理和生态监测,防治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切实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4.该项目的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答:(1)施工期合理布置作业场所,进一步优化各类临时占地,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减少对植物的破坏。
    (2)对临时征占的10hm2灌草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
    (3)对工程永久征占的80hm2灌草地,在施工建设前,分层取土,剥离土壤层并保护好,用于工程取土场、弃土弃渣场或其他受破坏区域的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
    (4)对库区蓄水将淹没的8株古树名木予以移植、移植后挂牌保护或建立保护区。
    (5)进一步优化移民安置区,控制陡坡开垦,尽最大可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6)对受工程影响区域采取切实的水土保持措施。
    (7)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和植被破坏,必要时采取必要的拦挡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破坏植被。
    【考点分析】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说明理由。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3.本工程带来的哪些改变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4.该项目的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3)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 [问答]

    第3题:梯级开发引水式电站项目
    【素材】
    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规划径流式7梯级开发电站中的第三级。该河流有国家级保护鱼类,其中有鲑科鱼类两种;河流两岸森林较为茂密,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二级保护鸟类。工程土石方量1000万m3,需移民3000人,拟建设为引水式电站,大坝高130m,长3000m,坝址下游有农田10万亩,工厂3处。施工高峰时约4000人。
    【问题】
    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
    3.大坝建设对下游河道、农灌及工业用水有何影响?
    4.移民安置影响评价应评价哪些内容?
    5.对评价区国家保护植物种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答案:

    解答: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答:(1)重点调查内容。
    ①森林调查:要阐明植被类型、组成、结构、特点,生物多样性等;评价生物损失量、物种影响、有无重点保护物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
    ②陆生和水生动物:种群、分布、数量;评价生物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点保护物种。要阐明是否有鱼类“三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分布。特别要明确区内是否有国家和地方保护、珍稀濒危特有鱼类的分布,如有需阐明其生态习性、繁殖特性等。
    ③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
    ④水体流失情况调查:侵蚀模数、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⑤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由于项目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
    域,故要阐明敏感区域与工程的区位关系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内保护动植物数量、名录、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等。
    (2)主要调查方法。主要有收集资料法(当地有关部门的各类规范性文件、技术资料、有关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航拍资料)、现场踏勘法(实际观察与样方调查)、遥感及GPS技术应用、访问专家及当地群众等。
    遥感技术应用需专业人员结合现场调查进行,主要是制作遥感图件,并解译出相关信息。
    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1)影响。
    ①大坝修建后,下游的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无法洄游至上游,位于库区的产卵场将不复存在,河流梯级开发后其产卵场亦将全部消失,由此会影响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的繁殖。
    ②大坝修建后,一些适应于激流环境并且以摄食底栖生物为主的特有鱼类,因其适宜的生境已完全消失而在水库中绝迹。它们是无法通过水库上下交流的,因而大坝建设直接影响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的生长。
    (2)措施。
    一种是采取工程措施,建鱼梯、鱼道,让洄游鱼类正常返回栖息和繁殖地;另一种是对洄游鱼类进行人工繁殖。同时,应设定水电站大坝的下泄基流量。
    3.大坝建设对下游河道、农灌及工业用水有何影响?
    答:(1)对下游工、农业取水的影响。如果取水口处于减脱水段,则会导致农灌、工业用水量的不足,可用水量减少甚至缺失,严重影响下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2)减(脱)水灌溉对农业生产产量的影响。冷水灌溉对生长期及产量有影响。
    (3)对下游湿地的影响。减水(脱水)的河道流量大大减少,下游湿地可能因此而消失。
    (4)对洄游性鱼类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洄游鱼类无法洄游到大坝上游,影响其索饵或繁殖。
    (5)清水下泄改变河道原来的水文情势,对下游河岸产生冲蚀影响。
    4.移民安置影响评价应评价哪些内容?
    答:一般评价对移民生活、就业和经济状况的影响,移民安置区土地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
    (1)对移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的影响:应考虑搬迁初期、搬迁后期;预测移民环境容量和移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及环境状况,并从生态保护角度分析移民环境容量的合理性。
    (2)对水环境的影响:应预测生产和生活废污水量、主要污染物及对水质的影响。
    (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移民后开发、工程建设和农田开垦,将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
    (4)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移民从水电站库区迁移到异地,对当地的风俗、社会习惯产生影响。
    (5)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移民搬迁把原来的流行传染疾病一并转移,对当地人群健康产生影响。
    5.对评价区国家保护植物种采取什么保护措施?答:(1)对施工人员进行野生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
    (2)建立生态破坏惩罚制度,禁止野外用火。
    (3)征求文物、林业等部门的意见,对名木采取工程防护、移栽、引种繁殖栽培、种质库保存及挂牌保存。
    【考点分析】
    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制定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
    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
    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3)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举一反三:
    大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评价中必须对河流生态结构与功能有充分的调查和认识,大坝建设导致的淹没、阻隔、径流变化是对河流生态系统最大的干扰,评价中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非污染生态影响》中提供的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重点评价大坝建设

  • [问答]

    第4题:水电站扩建项目
    【素材】
    某水电站项目,于2003年验收。现有4台600MW发电机组。水库淹没面积120km2,安排移民3万人,由于移民安置不太妥当,移民开垦陡坡、毁林开荒等现象严重。改、扩建工程拟新增一台600MW发电机组,以增加调峰能力,库容、运行场所等工程不变。职工人员不变,新增机组只在用电高峰时使用。在山体上开河,引水进入电站。工程所需的沙石料距项目20km处,由汽车运输,路边500m有一村庄。原有工程弃渣堆放在水电站下游200m的滩地上,有防护措施。
    【问题】
    1.项目现有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确定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影响因素。
    2.生态环境调查除一般需调查的外,还需重点注意哪些问题的调查?
    3.水电运行期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4.弃澄场位置是否合理?拟采取什么措施(现有电站整改措施)?

    答案:

    解答:1.项目现有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确定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影响因素。
    答:项目现有主要环境问题:
    (1)移民开垦陡坡、毁林开荒等,容易造成山体不稳而导致塌方,大面积的毁林开荒可引起水土流失,最终导致下游河道淤积。
    (2)山体上开河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3)施工期噪声。
    (4)工程弃渣。
    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影响因素:移民开垦陡坡、毁林开荒造成的植被减少、山体地质不稳,容易导致塌方和水土流失,同时山体上开河可造成水土流失。
    (2)路边500 m的村庄。影响因素:施工期噪声和扬尘。
    (3)河道管理范围。影响因素:工程弃渣。
    2.生态环境调查除一般需调查的外,还需重点注意娜些问题的调查?
    答:调查动植物物种清单;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生产力等;生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连通性和制约问题;水土流失等问题。
    3.水电运行期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答:库区:泥沙的排泄,对适应流水生活的鱼类的迁移、物种多样性等的影
    响。
    脱水段:影响两栖类、鱼类物种,生态用水,民用、工业用水,整个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及岸上动物的迁移。
    除此外,还包括对调水区的生态影响,对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对景观的影响等。
    4.弃渣场位置是否合理?拟采取什么措施(现有电站整改措施)?
    不合理。应采取搬迁措施。弃渣场不能设在水库下游的滩地上,因发电排泄的水量大,易阻塞河道、导致行水困难。
    【考点分析】
    1.项目现有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确定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影响因素。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4)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及各环境要素的环境保护要求”。
    2.生态环境调查除一般需调查的外,还需重点注意哪些问题的调查?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判定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区与环境保护目标;(2)制定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
    举一反三:
    水利水电项目生态环境调查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点,需要根据项目具体特点进行分析和取舍。
    (1)森林调查:类型、面积、覆盖率、生物量、组成的物种等;评价生物量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点保护物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如水源林等)。
    (2)陆生和水生动物:种群、分布、数量;评价生物量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点保护物种。
    (3)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
    (4)水土流失调查与评价:侵蚀面积、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5)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水库周边景观敏感点段,主要景观保护目标及保护要求,水库建设与重要景观景点的关系。
    现状调查方法有:现有资料收集、分析,规划图件收集;植被样方调查,主要调查物种、覆盖率及生物量;现场勘查景观敏感点段;也可以利用遥感信息测算植被覆盖率、地形、地貌及各类生态系统面积、水土流失情况等。
    3.水电运行期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举一反三:
    水利水电项目运营期间的主要环境影响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1)水环境影响。
    ①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对库区水文情势的影响(水位变幅、水库内流速减缓);减水河段内的流量变化;厂房下游水文情势分析。
    ②对泥沙情势的影响。
    ③对水温的影响:水库水温结构的变化等。
    ④对水质的影响:重点分析对减水河段的影响,一般减水河段自净能力下降。
    (2)生态环境影响。
    ①对局地气候的影响(可通过类比分析)。
    ②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库区鱼类等水生生物;减水河段鱼类等水生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的影响)。
    ③对陆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④大坝建设对河流廊道的生态功能的影响(分析大坝建设导致的淹没、阻隔、径流变化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⑤新增水土流失预测(主要为工程永久占地、渣场、料场、施工公路占地、施工辅助企业占地、围堰、暂存表土等引起的水土流失)。
    (3)社会环境影响。
    ①对用水的影响:减水河段用水、下游用水。
    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③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4)对移民安置区的影响(新的移民搬迁后,其生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对环境地质的影响(主要是渔场等是否会引起滑坡、塌陷、泥石流

  • [...]

    第5题:...

    答案:...

    解答:...

    ........

相关关键词: 农林水 农林 农林水利 水利